毛明辉 |
西防黄河,东防东平湖,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山东东平河务局更为艰巨的职责和使命。
拿工程管理任务来讲,东平河务局所辖防洪工程点多面广、布局分散,36千米的堤防由16段组成,有黄堤、湖堤和黄湖共用堤,且大部分为两山隔堤。加上7座涵闸、7处控导、1处险工,管理难度大、任务重。
任务是召唤,更是使命。东平河务局紧握“规范管理,加快发展”这把“金钥匙”,打开一扇适合自己的发展大门。全体干部职工以“慢不得”的危机感、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、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,化作澎湃的干劲、韧劲和激情,在黄河岸边、东平湖畔掀起了大干快干的工管热潮。
以“慢不得”的危机感加快发展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3月12日至27日,东平河务局3次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走上黄河大堤开展义务植树活动,共植树1800余棵,节约养护资金万余元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省下的钱就是赚来的”理念,把有限的养护资金用在刀刃上。
谋划发展要有新思路。东平河务局因地制宜,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,根据各堤段的地质土壤条件,合理规划,科学选择树种,综合考虑经济和生态效益,作出“一段一品”的生态规划,在每段防洪工程上根据堤段特点栽植经济苗木,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。
截至目前,该局所辖防洪工程的坝肩、淤背区全部栽上了经济苗木,品种达10余种,做到了植满植严。全部经济苗木由辖区各管理段管理,打破了与沿黄村队“分成管理、利益均摊”的传统模式,解决了“一块肉分着吃”的现象,逐渐探索出集生态景观、防汛保障、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。
西旺堤——承担着防御东平湖洪水的重任。4月1日,星期天,笔者在这段大堤上看到,管理段养护职工沈杰正驾驶洒水车给新植梓树浇水。他告诉笔者,每辆车每次能浇树20棵,为加快养护进度,他和同事都主动放弃节假日上堤浇水,为的就是让树苗及时喝足返青水,确保栽一片、成一片、绿一片。下一步,东平河务局将突出抓好植树绿化的后期管理,为每个管理段配齐洒水车和打草机。
东平河务局局长牛永生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,一棵成材梓树市场价值每立方米可达数千元,西旺堤今年共植梓树615棵,10年、20年后将会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以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规范管理
做好工程管理,规范管理是根本,管常、管细,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关键。
钉子不敲不牢,螺丝不拧不紧。东平河务局通过强化督导检查、考核、问责和正向激励,修订完善了《工程管理考核办法》,严格考核标准,突出抓好工程管理日常巡查与管护,建立养护任务清单,每月对管理段下达养护任务书,坚持周检查、月考核、季评比、年终总评的运行机制,把监督检查挺在前面,把功夫下在平时,把精力用在补短板上,充分调动管理段(所)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推动工程管理日常化、经常化。
部署一分力,落实九分功。东平河务局组织由工管科牵头的督导领导小组,按照列出的任务清单,实行台账管理,将春季植树、沉陷测量、启闭试验、移民迁占、工程划界等,实行“一项任务、一名负责人,一名责任人、一抓到底”的责任制,严格考核,做到责任明晰、任务具体、奖惩分明。
与此同时,东平河务局突出重点,打造亮点,充分发挥石洼闸、肖庄控导、徐十堤、十里堡险工黄委示范工程的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,结合该局水闸大、多、全的特点,在精细化上下真功,在规范化上用真力,在标准化上使真劲,制订了《工程管理升级版实施方案》,力争把涵闸工程打造成亮点工程、特色工程。
行走在东平黄河大堤,各管理段养护职工或浇水,或抛石,或在堤防清垃圾、碎石,或挖树根等,干劲十足,春潮涌动,构成一幅生动的春季工管画卷,催人奋进。
以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破解难题
一切难题,只有迎难而上的气魄方能破解。
该局原山嘴仓库是储存防汛物资的大型仓库,它紧临村庄,为便于防汛物资运输和管理,山嘴仓库迁至离黄河仅一堤之隔的十里堡仓库,随着山嘴仓库失去储存防汛物资的功能,由于多种历史原因,山嘴仓库被部分群众占用,这一占就是10年有余。
如何收回山嘴仓库的管理和使用权,又不激化与群众的矛盾,成为摆在局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经集体研究,该局组织由工管科牵头,会同经济办、水政科、黄河公安派出所和银山管理段联合工作小组,与占用仓库的群众摆事实、讲道理,经不懈努力,终于收回原山嘴仓库,解决了10多年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,维护了单位的利益。
如何利用好原山嘴仓库庭院土地,该局积极探索,谋划新的利益增长点,拟更换、新植一批经济苗木,提高经济效益,增强职工收入。
行走堤防,让人不仅感受到拂面而来的春风,更能感受到东平黄河人“撸起袖子、甩开膀子”的拼劲、干劲和“时不我待、迎难而上”的精气神。他们在打造“和谐工管、魅力工管、绿色工管”的发展路上阔步前行、勇往直前!